百年“使命型政黨”的精神特質
中國共產黨“不僅是一個執政黨,更是一個使命黨,這與西方政黨形成鮮明對比”。中國共產黨是典型的使命型政黨,創造性地將“融地位、性質、責任、功能于一體”的使命執政內蘊于中華民族“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偉大歷史進程中。準確描述“使命型政黨”中國樣態的本質屬性,彰顯中國政黨治理的獨特優勢,為理解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范式與治理邏輯提供思想路徑。
崇高的共產主義政治理想與信仰
使命型政黨將主動承擔民族使命與履行政治責任作為組織激勵和實踐拓展的根本源泉。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揭露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提出建立自由人的聯合體。共產主義契合人民群眾在歷史更迭與政治建構中對真、善、美的追求。中國共產黨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最高綱領,以高度的價值認同、情感共識致力于構建“超越資本宰制、切實反映民意、資源分配公正、人類全面解放”的文明新形態。這種對共產主義的執著、堅定與不懈,構成了中國共產黨的立黨之本,鑄刻了中國共產黨執政使命的精神標識。西方的選舉型政黨則崇尚“實用主義”的施政取向,缺乏統一的、崇高的、連貫性的政治目標,圍繞著“資本邏輯、權力博弈、利益分割”治理國政。尤其美國、西歐的政黨以“是否贏得選票,掌握資產階級政權”為己任,其使命直接與選舉周期、結果結合在一起,“且政黨的使命不斷變化,體現了濃厚的政黨利益”。
“價值理性”與“工具主義”的張弛與對立標識中西方政黨范式的鮮明特色,凸顯中國共產黨使命形態所秉持的崇高信仰。百年以來共產主義的追求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不同階段被賦予獨特的理論意涵,以不同時期的政治綱領與發展規劃承續下來。作為最高理想,共產主義以一種“信仰媒介”的形式內化到黨組織體系的各個要素,凝練共產黨高尚的組織人格、自我發展的目標規劃與治國理政的運行導向,融入組織與國家、社會互動的潮流之中,以大無畏的精神踐行著強國、富民的使命與擔當。
科學的歷史規律認知與實踐智慧
使命型政黨及其組織活動一般建立在某種世界觀、方法論及其對人類社會的戰略規劃上,具有堅定的政治立場與科學的履職技巧。馬克思曾經指出:“我們黨有個很大的優點,就是有一個新的科學的世界觀作為理論的基礎。”馬克思主義在消解舊哲學“形式化、符號化、割裂化”抽象本體的過程中,重構了世界“發展、變化、開放”的實踐本體,真實映現世界的存在模態與發展趨向,是中國共產黨一以貫之的根本指導思想。它不僅明確中國共產黨的使命追求,更從規律層面剖示實現“兩個必然”的原則、條件與路徑,為黨創新理論、建國立制、施政治理與踐行使命指明操作范式與方法。西方的政黨執政則基于“不信任文化”的理性人假設,以虛偽的“自由、民主、法治、人權”維系資產階級統治,崇尚個體私有、資本邏輯,迷失于“理性上帝”幻化出的“思辨迷宮”。這種意識形態指導局限于“阿門塞斯冥國”這個顛倒的“形而上學世界”,充當維護資產階級統治的“辯護人”。隨著后現代化的演變,這些選舉型政黨“作為國家與社會聯系橋梁的功能正在衰落,作為政府運作的重要制度性主體正在飽受詬病,作為社會中的政治團體組織正在渙散”,政黨對立、社會失控與治國失效等問題層出不窮,其內在局限日益明顯。盡管資本主義政黨進行了局部改革,但其否定歷史客觀規律與放大資本私有的張力,不斷撕裂資本主義自身及全球的政治秩序。
“規律認知”與“抽象思辨”的世界觀差異主導中西方政黨建構社會形態與治國理政的性質和效能,更能顯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蓬勃生機與活力。百年來中國共產黨謹遵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指導,不斷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堅持理論聯系實際、解放思想、與時俱進、辯證創新的方法論指導,逐步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知,勤懇耕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站在新時代的歷史方位,中國共產黨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指導,以實事求是的動態政治部署、解決真問題的實踐導向,把全體黨員與人民凝聚成一種強大的共同體力量,以使命執政的范式充分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推動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人民本位的價值追求與倫理情懷
使命型政黨有其核心的價值訴求和行動理念,貫穿于政黨建設與治國理政的各個方面。馬克思指出:“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無產階級政黨堅持人民史觀的指導,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中國共產黨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西方的選舉型政黨名義上代表選民去行使政權、表達訴求和爭取利益,卻只是在利益博弈與權力爭奪禁地徘徊,信奉的是“英雄史觀”。精英政治導致的資源壟斷與階層歧視、社會貧富差距不斷拉大、底層民眾的生命安全遭受漠視等現實問題,赤裸裸地撕破了西方政黨“為民執政”的面具。
“精英主義”與“人民史觀”的價值分野剝離中西方政黨執政的發展路徑,造就差異顯著的政黨類型、黨群關系與國家運轉模式。“人民是使命型政黨的堅定支持者,也是使命型政黨為之服務的主體,更是使命型政黨完成偉大民族復興使命的參與者。”中國共產黨百年來秉持“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價值承諾,建立健全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體系,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在治國理政、社會改革中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與人民群眾一起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輝煌成就。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進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脫貧攻堅工程取得全面勝利等重大任務的實現,充分彰顯了使命型政黨“以民為本”的政治理念與智慧。
勇于自我革命和調適的批判意志
使命型政黨立基與時俱進的自我完善文化之上,內顯的自我革命性是黨保持純潔性與先進性的密鑰。馬克思主義本質上是一種“批判的”“革命的”理論,“不迷信任何權威與教條”是黨自我發展的理論基礎。中國共產黨“具備作為能動性組織的自我認知、自我塑造、自我期許、自我實現的能動力以及具備領導國家和社會的自我選擇、自我塑造、自我建構、自我實現的能動力”,強烈的政治自主性與成長性熔鑄于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基因中,以科學規范、精細監督的制度條例,清除一切侵蝕黨健康肌體的病毒。而西方的選舉型政黨重心在于互相博弈與爭權,為了取悅輿論與選民,往往“特立獨行、美化自身”,以“否定政治”抹黑對手。執政黨與在野黨之間相互推卸責任、綁架國家利益,加速政治極化與社會分裂。在這種政黨惡斗與分歧日益激烈的情況下,議會立法和監督功能不斷弱化,很難以批判性的自我革弊消除利益固化與結盟。
“自我革命”的批判意識與“美化至上”的虛假膨脹是使命型政黨與選舉型政黨分離的重要標識,內隱中西方政黨治國理政、自我發展的特色與命運。百年大黨蘊含著自我否定、自我批判與自我超越的內在品質,始終堅持全面從嚴治黨,自覺接受民主黨派與人民群眾的監督,以“強烈的批判意志、發展意識和行動定力”增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的能力,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和組織建設,完善黨內基本法規制度,“通過強大的組織動員能力、高效的組織執行能力、有效的組織問責能力,將科學戰略規劃轉化為國家、社會和民眾所期盼的生動社會實踐”。
(本文系教育部重點課題“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5JDZK096)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