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黨史 感黨恩:耒陽市依托紅色基地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活動
衡陽新聞網訊 通訊員連帆濤 記者程聰報道 連日來,在朱德湘南起義時的辦公地及招兵處——耒陽市培蘭齋,參觀、瞻仰和學習的單位及個人絡繹不絕,場館內的黨史工作者熱情接待,傾情講解,為前來接受黨史教育的人們提供實境課堂,用紅色文化鑄魂育人。
走進培蘭齋,各式各樣的黨史文物一一呈現,仿佛回到那個血雨腥風的革命年代,這里陳列著大革命時期耒陽革命先烈的生平事跡、中央蘇區發給耒陽的絕密文件和全國第一張地方蘇維埃政府發行的紙幣——耒陽縣工農兵蘇維埃政府勞動卷。一幅幅圖片、一件件實物,見證著當年血與火的同時,向前來參觀學習的人們展示了耒陽市各個時期革命和建設業績。
“培蘭齋始建于清朝雍正三年,原為聶州謝氏宗祠與私塾。土地革命初期,培蘭齋為中共耒陽縣委秘密辦公地點,湘南起義時期仍為耒陽縣委機關所在地,并在此設立工農革命軍第1師招兵處。朱德、王爾琢等湘南起義主要領導和耒陽縣委主要領導都在這里辦公,組織開展了一系列革命活動,從而成為當時全縣乃至湘南地區的革命指揮中心。他們在這里運籌帷幄,領導耒陽人民開展了一場改天換地波瀾壯闊的土地革命斗爭,在耒陽乃至在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一頁……”解說員伍慧媛深情地向參觀者講解著培蘭齋成立的歷史背景,共同回憶那段革命的崢嶸歲月。聲情并茂的講述,加上松樹炮、梭鏢、鳥銃、鐵叉等革命實物的展覽,給參觀者帶來很大視覺聽覺震撼。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來臨之際,依托黨史教育基地,充分發揮黨史遺址和黨史紀念館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陣地作用,耒陽市開展了一系列主題鮮明的黨史教育活動,吸引了各個行業、不同年齡、不同階層的市民前來接受黨史教育,接受紅色文化的精神滋養。
與常規的紅色文化教育方式不同,耒陽市將紅色文化與紅色旅游巧妙結合,堅持免門票、免停車費,義務講解,以完全開放的方式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前來感受紅色文化、接受革命傳統教育。